SPF级C7BL/6J小鼠同种异体移植: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造模解析-技术前沿-资讯-生物在线

SPF级C7BL/6J小鼠同种异体移植: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造模解析

作者:深圳灵赋拓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5-09-11T00:00 (访问量:1048)

研究背景

对育龄女性来说,子宫内膜异位症(EMs)是一场难以言说的 “隐形折磨”——5%-10% 的育龄女性受其困扰,慢性盆腔痛、不孕症常伴随左右,还可能引发肠易激综合征、膀胱过度活动症等并发症。可这款疾病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,治疗仍以 “缓解症状” 为主,想要突破研究瓶颈,高质量的动物模型是关键支撑。

利用小鼠建立EMs模型研究异位灶附着方法、血管化、神经化及维持生长的分子和细胞通路,是阐明发病机制和筛选与评估药物至关重要的实验工具。今天,我们就来拆解优质小鼠 EMs 模型的构建逻辑。


01 精准选材:从源头保障模型稳定性

遵循严格的动物选择标准:选用SPF 级 C7BL/6J 雌性小鼠(8 周龄) —— 这类小鼠遗传背景清晰、生理状态稳定,能最大程度减少实验干扰,为模型一致性打下基础。


02 精细化操作:每一步都关乎模型成败

模型构建的关键在于 “移植”,灵赋拓普技术团队会严格执行标准化流程:

03 多维度模型评估与验证

模型好不好,不能只看 “有没有异位灶”,必须经过5 重严格验证,才能确保符合研究需求 —— 这也是灵赋拓普生物构建模型的 “底线标准”:
  • 1)大体观察:术后2周开腹查看病灶是否形成。通常表现为充满液体的囊泡状结构,并有明显血管分布。



  • 异位灶为囊性不规则形态,呈半透明色,囊内含淡黄色或半透明液体,囊壁表面有细小血管形成。

  • 2)组织学检测:HE染色&免疫组化。HE染色结果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子宫内膜样结构,即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,是模型成功的最关键证据。免疫组化检测子宫内膜中增殖细胞核抗原(PCNA)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(VEGF)、E-钙粘蛋白等增殖和血管生成相关基因的表达。

    纤维结缔组织及横纹肌组织内查见子宫内膜样腺体及间质,部分腺体扩张明显,病变符合子宫内膜异位。

  • 3)行为学评估(疼痛表型):通过测量小鼠对机械刺激(如von Frey纤毛刺激腹部)或热刺激的敏感性阈值,来评估其是否出现类似人类的痛觉超敏(Allodynia) 和痛觉过敏(Hyperalgesia)。

  • 4)生育力评估:模型小鼠与雄鼠合笼,记录受孕率与窝产仔数等指标。

    合作咨询

    CONTACT INFORMATION
    联系电话
    0755-86325431
    联系邮箱
    sales@topbiotech.com.cn
    联系地址
    深圳市光明区凤凰街道同业路恒泰裕大厦3B栋1502室

     

深圳灵赋拓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商家主页

地 址: 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平山社区丽山路65号平山民企科技园2栋西405

联系人: 杨小姐

电 话: 0755-86325431

传 真: 0755-86325431

Email:sales@topbiotech.com.cn

相关咨询
ADVERTISEMENT